近日,一篇名為《北理工監控上網用戶所有上網記錄》的微文,在網上流傳開來,給校園里“懵懂”的同學們帶來一陣沖擊,紛紛議論,我們在網上的行為原來都被記錄下來了?這合法嗎,我們的隱私能有效保護嗎?
學生會在得知此事后,由權益中心成員帶著一系列疑問,踏上了探尋之旅,探究探究到底上網行為是否被記錄?應該被記錄?會否被泄露?經過和學校保密處、網絡中心、黨委宣傳部的領導一番面對面的溝通,對校園上網行為審計系統,我們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。
學校增設和安裝這套上網行為審計系統,可不是心血來潮,不是因為是高校,也不是因為我們是軍工單位所以校園網涉密需要保護。學校批準使用這套系統完全因為這是國家的統一要求,按照公安部令第33號文件:《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》,哪怕一個小小的網吧,上網行為也一樣要記錄下來。
想想看,這對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理所應當的管理措施,畢竟網絡上也是要遵守法律的,在網絡上規范言行,接受管理無可厚非。如果有人在網絡上侵害了我們的合法利益,而國家無法抓住壞人,那怎么談得上一個和諧的社會呢。當然像“山姆大叔”那樣窺探他國網絡,太長的手,就產生了世界聞名的斯諾登同志。
當然,我們可以接受國家對網絡的管理和通過技術手段記錄上網行為,但是作為大學生,我們也需要保護自己的隱私啊,那“高大上”的系統在記錄我們上網的時候,豈不是連隱私一起記錄去啦。
針對這個問題,我們還是想搞清楚“被記錄的我們”,信息去哪了?一番探究,明確了這套系統“只記錄行為,不記錄內容”。
網絡信息內容是否能被破解記錄,我只能報以“呵呵”,如果騰訊無法加密qq內容,如果各大銀行無法保護好客戶的網銀密碼,那他們也就別干了。因此,所有的網絡來往內容,小小的網絡行為審計系統哪有那么厲害可以突破加密協議呢!君不見,電腦上網銀需要下載插件,手機上網銀彈出的小鍵盤?那就是告訴你,網銀密碼是不能被手機記錄下來的。而且,所有上網行為審計系統的設備都是經過國家審查的,有規定和標準。
國家依法管理上網行為,單位依法記錄上網行為,公民依法網上活動,隱私依法受到保護,上網行為審計系統均有法可依。綜上,學校所做的所有網絡監管行為均是合法的。最后,希望大家在今后遇到問題時,能夠以一種理性客觀的態度去面對,先進行全面了解并有一個正確判斷后再做結論,不要被誤導,更不要以訛傳訛。
電話:01060606994 售后熱線:400-188-5118
郵箱:anzhou@anzhou.net.cn
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東路10號院東區4號樓科銳大廈206房間